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南程村志
  • 编纂单位:南程村志编纂会
  • 编纂人员:傅德海, 马春泉, 王世平, 都文举
  • 页数:66
  •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目录:

南程村志

图片

南程村在辉县市的位置图

村委会大院开设有老年人活动室,每天都有老年人来这里休闲娱乐

20世纪50年代辉县南程村地图

玉米的收割实现了机械化。图为联合收割机作业之一

这是2007年南程村女性年龄最高的两位老人,上为沈金萍95岁;下为刘金花91岁

安布用的“落线”用具(王中发、荆秀兰夫妇提供的实物)

中街西头东望

编委工作镜头之四

玉米穗直接被装在车厢内

北二街王中夏家胡同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式民居开始兴建,砖混结构,内外粉,一派崭新气象

具有南程村特色的民居建筑。图为中街东头王保国家外景

平车(都玉兰提供的实物)

王中祯,是南程村4位战斗英雄唯一健在的一位。2007年86岁,系四川省广安县食品公司离休干部

1950年2月11日,由辉县县长冯秀夫、副县长史亚夫章,为我村村民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从此村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与住房。图为常德顺(左)与马振全(右)的土地房产所有证。(马温泉、常保富提供的实物)

上世纪60年代南程村人是个什么样?从这张照片可见一斑。图为1960年春节王保乐家拍的全家福。怀抱的是王保乐,当时一岁。中间坐着的是他父景王安顺、母亲路世英;右边站着的是他哥哥王保贵.左边是他姐姐王改枝。五个人的穿着是当时最好的,因为他们穿的都是过年的衣服(王保乐提供照片)

南程村聚落现状图

联合收割机收麦作业之二

北一街王在德家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院落

樊中保,于一九四四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南程村参军第一人。戎马一生,屡立战功

1951年南程村干部群众为村民、解放军战士王中祯悬挂的“人民功臣”匾额

南程村的早晨

北三街西头西望

西一路陈发动家建于2006年的新式民居大门

吴焕庆书法作品 仿毛体:长征诗

南程村与邻村关系地图

这是北一街东头袁克有家的五间南屋。建于上世纪40年代末。原为草顶泥棚房,后加铺大瓦,叫作“泥棚瓦划。”直到2007年袁克有的老伴还居住其中

随着村民各户家用电器的增加,电器维修行业应运而生。图为韩龙喜在自家开设的电器维修门市部

2006年南程村初中停办,位于北二街东头的南程村初级中学大门至今犹存。不过,这里已成为南程村小学的校院

位于村南侧的供销社门面房

编委工作镜头之三

学生正在上语文课

傅德青书法作品小楷:杜甫七律诗选

东一路北头陈德亮家建于80年代五间堂屋的后视景

南程村位于辉县市西25公里处,北距陡峻的南太行山峰10公里。天气晴朗时,凭村北望,犹如青山横北郭

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之二

王在平书法作品 隶书:七字联

昔日南程村

南一街通向中街的一条胡同

南程村学校1982届初中毕业班,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班集体,其中王中军、程本军、傅田军、张家庆、王在军、吴联合、王中霞先后考上辉县一中;王文生、王方峰考上小中专,其中王在军、王中军大学毕业后成了著名企业家。他们的主课老师是郝幸福、王中华、傅国庆。

傅相群国画作品:老梅

村办企业废弃的厂房

中街村委会大院大门

联合收割机集收割与脱粒于一身,干净的麦粒直接装入汽车,拉去晾晒

王在军(上)、王中军(下)是从南程村走出的两位著名企业家。他们得知村党支部正在主持编写《南程村志》时,认为这是造福于子孙的一件好事,于是慷慨解囊,主动承担了村志的印刷费用

这是南程村小学的教学楼,此楼原为面粉厂的车间,后改建为教学用房

位于北一街东头的送子奶奶庙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北二街路北兴建了多家村办企业。图为工厂遗址大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上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图为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阳春三月,碧绿的麦田,静静的村庄,巍然的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