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牡丹江日报社志(1986-1997)
  • 编纂单位:牡丹江日报社
  • 编纂人员:李景山
  • 页数:16
  • 分类:文化体育->出版
  • 内容时限:1986-1997
目录:

牡丹江日报社志(1986-1997)

图片

装修一新的报社办公大楼

1997年7月1日,报社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在绥芬河国门进行党日活动。

图为激光照排车间工人在用微机排版。

报社印刷厂致力于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改善办报条件。图为印报车间工人正用胶版轮转机印报。日报、晚报印刷质量普遍提高,连年被省评为优质产品。

图为报社代表队高举横幅进入运动会会场。

1990年11月报社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文革后的第一届党委会.李景山当选党委书记,王晓为副书记:吴哲挥、孙世兴、张庆礼为党委委员、左起:张庆礼、吴哲辉李景山、王晓、孙世兴

报社领导同志和出席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合影。

上图:参加《镜泊晚报)创刊庆典的来宾和晚报编采人员。

上图:新当选的党委会成员。右起:关瑾莹、吕宗昌、张庆礼、杜乃新、李景山、侯哲、高永新、高国洪、李庆福。

报社党员大会选举出第二届党委会。李景山(右三)被选为党委书记;杜乃新(右二)为副书记;高永新(左三)、许军成(左二)、张庆礼(右一)、吕宗昌(左一)当选党委委员。

下图:市委副书记郑宏运(左)、副书记白亚光(中)、市政协副主席付宝田(右)出席庆典。

图为党委书记李景山代表上届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1992年11月5日,报社总编辑李景山一行访问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日报社,双方缔结为友好报社。李景山总编辑(右一)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报总编辑巴克申(站立者)在协议书上签字。

下图:在设备完善的健身房中,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打乒乓球和进行健身活动。

一九九四年四月,报社团委换届选举,李树华同志当选为团委书记

上图为报社的领导同志在晚报编辑部用微机审阅稿件

中图:职工们在金碧辉煌的大俱乐部里参加新年舞会。

报社领导极其关心职工生活,特别重视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1993年以来,按照政府房改政策,向150多户职工优惠出售住房。1994年以来,又先后买了30多套暖气楼。现在报社职工已消灭了无房户和拥挤户,大部分职工都居住在这些优美的、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中。

报社为职工建立了设备完善的托儿所和食堂。

上图:透明豪华的编采人员办公室和接待室。

报社党委成员(后排)与新当选的工会委员(前排)合影

在风光秀丽的镜泊湖旅游。

报社离、退休老干部和编人员在绥芬河国门合影

报社职工们在三道关进行文体活动。

到1997年截止,报社已拥有大、小机动车辆十一台,保证了采访、公务、职工通勤和生产用车。

新当选的工会委员合影.右四为关瑾莹、右三为张淑琴

1990年,牡丹江日报社工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选出以孙世兴为工会主席的报社工会委员会

1991年报社成立团委。同年1月召开全体团员大会,选出以李春田为书记的第一届团委会

牡丹江日报社于1997年4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党委。图为党委书记李景山(前排右起第六人)代表上届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社运动员们在市直机关运动会上参加各个项目的比赛。

下图为编采人员正在微机案上编写传输稿件

1991年7月1日,庆祝建党70周年。报社党委奖励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图为报社领导和优秀党员合影。

中图:牡丹江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李景山致词。

1987年8月,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陶醒龙(右三)来本报访问。报社领导李景山(左三)、张明一(右二)、王晓(左一)与客人合影。

1992年8月17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庄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一行来本报访问,看望正忙于“金秋节”报道的新闻界山仁.图为邵华泽泽题字留念

1997年4月,报社举行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出以关瑾莹为主席的新_的工会委员会。张淑琴当选副主席;陈玉清、刘笑群、王桂兰、赵振坤、王胜业、王长江当选工会委员。

下图:报社的党员们对李景山同志的报告进行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