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锦州新闻志(1909-1993)
  • 编纂单位:锦州市日报社
  • 编纂人员:宋继业
  • 页数:20
  • 出版单位:锦州市志编纂委员会
  • 分类:文化体育->新闻
  • 内容时限:1909-1993
目录:

锦州新闻志(1909-1993)

图片

1988年8月24日在本报社庆前夕,一些本报工作过的老前辈在报社门前合影留念

报社编委会组织报社编采人员深入工厂、农村了解情况进行集体采访

这是在原报社办公和工厂的二层楼旧址建起的综合和职工住宅楼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报》

《人民报》第一任社长高文晋

丁崎卫先生回日本后,撰写了他在中国工作的回忆录,介绍了《民声报》的情况,这是在日本出版的名为《黎明前的洗礼》一书的封面

1993年6月8日晚,为庆祝本报创刊45周年而专场演出的朝鲜平壤国立杂技团演出结束后,锦州市市长关永光、市委副书记胡占山、郭东义、副市长王希鹍、人大副主任李文霞、政协副主席堵继文、高深等领导走上舞台向朝鲜艺术家献上鲜花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

辽西日报社领导人

工会在大俱乐都举办周末舞会

坐落在上海路与山东街西北角交叉处的报社办公楼与本报印刷厂大楼远景。

在报社春节联欢会上,职工们演出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场的情景

当年人民报登记执照

坐落在重庆路华光电子管厂对侧的当年《辽西日报》大院外墙一角

1984年9月1日社庆时,锦州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于市工人文化宫门前合影

团总支与共建单位驻锦某部翠岗红旗连团员,青年在观音洞景区举办联谊活动

日伪时期一些报社社址

1993年5月14日夜,报社印刷厂第一次用胶版彩印机印出了《星期天》报,总编高深(中)等领导在车间高兴地拿起彩报对工人的成绩表示祝贺.

1945年9月II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办的第一张报纸《民声报》旧址

男扮女装扭旱车

印刷厂门脸一角

辽西日报社第一任社长兰干亭同志在居室。

在市直机关运动会上,报社方队接受检阅

当年《民声报》总编辑陆锦。这是他任吉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所照

1988年7月,原民声报电台技师丁崎卫先生应新华社邀请从日本宫崎县飞抵中国首都北京,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他(左五)与外孙岗次英村与前住机场迎接的新华社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民声报》故旧,本报专程赴京的柳松(右三)本书作者之一常希明(右一)在首都机场的合影

锦州日报今昔报头

在市里进行的篮球比赛情景

当年缴获的德国大座钟

市长胡占山在锦州大厦21层旋转厅中,看望东北、华北、西北报界广告工作者

锦州报在九月二十八日出动宣传车,在市街上散发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圭席的号外。 图是在车站前的群众争抢阅读号外的情形。

1979年6月修建的职工住宅楼

百米冲刺的报社运动健儿

1993年5月16日第一张《星期天》彩报一、四版样

报社多种经营部门

锦州日报社印刷厂大楼

1968年4月2日锦州日报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军代表与全体工作人员在报社门前合影。

辽西日报社第三任社长姚文田同工作人员在一起台影

锦州主要报社地址图

这是坐落在上海路与山东街东南角交叉处的报社办公与印刷厂二层楼

当年人民报社在城里郝家大院的社址

1992年7月报社印刷厂告别了铅与火开始采用微机排版

报社新闻采访和生产用车辆

报社印刷厂多年坚持户外工闻操,受到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老社长兰干亭为锦州日报社挥毫泼墨

锦州日报社办公楼门脸

1949年4月6日辽西日报社庆功大会后,全体同志在城内郝家大院社址合影。

辽西日报社大院内编辑部和工厂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