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新方志 > 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图志 > 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来源: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图志/土地革命战争风雷激荡(1927-1937)
  • 编纂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苏多寿, 刘开汶
  • 页数:39
  • 出版单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 分类:政治军事外交->中国共产党
  • ISBN:7-210-02462-X
  • 内容时限:1921-2001
  • 出版时间:2001年10月
目录:

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图志

土地革命战争风雷激荡(1927-1937)

第二篇 土地革命战争风雷激荡(1927-1937)

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苏大”会旧址

1931年11月,中共苏区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兴国召开,正式成立苏区江西省委,陈正人为代理书记。

董振堂,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后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后任总指挥。

国民党军修筑碉堡

纪念塔

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

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示意图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永丰县君埠万寿宫。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钢印

坐落于瑞金云石山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摘自1934年9月29日《红色中华》

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

苏区女同志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肖劲光,1933年6月任闽赣军区司令员。

在革命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红军

1934年7月,钟循仁任赣南省委书记

位于会昌县境内的粤赣省委、省军区旧址

张闻天,1934年2月在“二苏大”上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

摘自1933年12月26日《红色中华》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

苏区时国家银行铸造的银元

谢唯俊,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

反“围剿”中的工农红军

宁都黄陂战场遗址

苏区“红小鬼”

红军标语

罗坊会议

毛泽覃,苏区中央局秘书长

摘自1934年9月11日、18 13、21日《红色中华》

刘伯承给红军学校学员康克清签发的毕业证书

苏区出版的《红孩儿读本》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

大会旧址,也是中共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参加“一苏大”的女同志在一起。

1931年底,李富春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3年中共苏区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博生县(今宁都县)召开,李富春继续当选为省委书记。

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宁都县城东的基督教堂

金溪战场遗址——大仙岭

周恩来(左三)等领导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前线

公略亭

中央政府授予兴国县“模范兴国”称号

赵博生,宁都起义的主要组织领导者,起义后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

1950年中央慰问团到沙洲坝慰问时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示意图

位于会昌县境内的粤赣省军区、三分区旧址、邓小平旧居

红军家属优待证

毛泽东为第三次反“围剿”发布的动员令

烈士纪念亭

刘伯坚,在宁都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3年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成立,邵式平当选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