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同济医院志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马先松, 赵小抗
  • 页数:8
  • 出版单位:武汉出版社
  • 分类:医药卫生->预防卫生与医疗服务
  • ISBN:7-5430-2245-1
  • 内容时限:1900-2000
  •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目录:

同济医院志

图片

1995年9月27日,苏丹共和国总统巴希尔先生(左二)来我院参观访问。医院党委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黄光英教授(右二),陪同参观我院磁共振室、透析中心等。

医院担负医学院研究生、医学二系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等多层次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在院学生达1500人左右。图为教师正在为学生上大课。

1949年8月-1950年4月,我院共有260余名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组成血防大队参加了太仓,南翔、嘉定等地疫区解放军驻地血吸虫病的普查和防治工作。图为林竞成院长(左三)、邵丙扬大队长(左二)在嘉定大队部。

2000年3月18日,我院与香港东健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武汉同济高级医疗保健中心”正式开张运营。图为该中心大楼。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医务人员亲切握手。

1998年7月8日,医院先后派出防病救灾医疗队25批次,无偿提供25万余元的急需药品,诊治病人4万多人。图为我院医务人员为受灾最严重的嘉鱼县簰洲湾的灾民送医送药。

1951年2月,我院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到达长春,开展医疗救护、教学等工作。图为战地教学现场(右二为赵华月教授)。

1999年8月28日,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门诊大楼正式开张运营。

90年代以来,医院先后投资兴建了外科大楼,改造了老住院大楼,使患者的住院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图为宽敞、明亮的住院病房一角。

1946年上海中美医院旧址。

设在我院的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图为裘法祖,夏穗生、吴在德、金士翱等教授正在进行肝移植手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

同济医院1900年创建于上海。图为医院创始人、德国医师宝隆(Dr.Paulun)。

199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中)来我院视察。医院党委书记刘建凡(右一)、院长陈安民(左一)陪同参观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360余人,其中硕士导师226人,博士导师67人,中科院院士1人。图为2000年8月部分博士导师的合影。

据不完全统计,1946年以来,由我院专家担任主编、主译的专著有118本。图为由裘法祖教授担任主编之一的(《黄家驷外科学》,由邵丙扬担任主编之一的《中华内科学》及我院其他专家编著的部分著作。

1985年,医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图为住院部大楼。

1951年1月,医院113名医、护、技、工人员组成上海市抗美援朝第一医疗手术大队。图为医疗手术队出发时的情形(前排中为黄家驷教授,右一为林竞成教授)。

1993年7月8日,具有400张床位的外科医教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迁汉建院初期的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大楼。

1984年,德国政府向裘法祖教授(左一)、武忠弼教授(右一)授大十字勋章。

1980-1999年的门诊部大楼。

1934年上海宝隆医院旧址。

医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先进集体、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98年抗洪救灾集体一等功等荣誉称号。图为医院获得的部分奖牌。

我院拥有大批90年代具国际水平的医疗仪器没备。如:直线加速器、X-刀、螺旋CT、1250 mA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多功能后装治疗仪等。图为2000年新购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