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新方志 > 江汉油田图志 >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

  • 来源:江汉油田图志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丘昌济
  • 页数:15
  • 分类: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目录:

江汉油田图志

基本建设

管理局副局长、川汉输气管道指挥部指挥长李绍亮(站立者右一)率有关人员在红花套沿江一带选择川汉输气管道穿越长江的有利位置(1977年)

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三伏潭输油管线穿越汉江工程在两天时间内顺利竣工(1995年1月)。图为承包单位——石油管道局二公司使用美国先锋国际公司DD-60/R2定向钻孔机施工现场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部管道会议在江汉油田召开。会后管理局副局长李国信(左二)陪同代表们参观沙市钢管厂桥式专用码头(1991年)

油田详探时期职工办公和居住的芦席棚(1966年)

管理局刚局长张昌杰(前排左四)率局基建处和计划处部分人贝到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学习施工经验后合影(1981年)

勘察设计研究院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优秀QC小组”奖

油出建设上程处的施工机械

金属容器制造厂容器分厂车间一角

油田建设队伍在铺设广(华)荆(门)输油管线(1970年)

金属容器制造厂获得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和蒸气锅炉安装许可证

油田建设队伍风餐露宿,人抬肩扛,万众一心(1970年)

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卓凤池

金属容器制造厂建造的钟市集油站原油稳定塔

由第三团第七营设汁,第二营施工,设于高场(高2井场)的试验盐厂建成投产(1971年)

油田建设工程处承建的洪(湖)钟(市)输油管线在施工中(1994年)

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油田建设工程处党委书记、处长胡孝伯(左六)等处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工程施工进度(1995年)

管理局党委书记张恕基(左二),副书记郭兴和(左一)到红花套长江穿越现场检查工作(1979年)

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开发的《工程测量机助成图系统》获联合国技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油建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

金属容器制造厂

在油田基地的广华、向阳、五七、红旗等区先后建成一批住宅小区(1995年)

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大楼

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文光辉(前排右二)在局基建处处长李瑞炎(前排右三)陪同下视察勘察设计研究院(1994年)

勘察设计研究院计算机房

油田建设工程处机关

江汉石油管理局油田建设工程处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500家最大建筑氽业之一”——名列第349位(1991年)

用触探仪车钻取工程地质资料

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原油脱水(四合一)装置

勘察设讣研究院设计的、获国家优质设计金奖的王场轻油回收装置

金属容器制造厂的无损探伤仪器、

用红外测距仪进行野外测量

金属容器制造厂从芬兰、瑞士引进的氩弧焊机

油田建设工程处承建的钟市油田原油稳定装置在施工中(1989年)

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制成功的获石油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区域性阴极保护装置.图为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赵应龙在精心调试

金属容器制造厂制作的水套加热炉

油建工人俱乐部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陆金华

勘察设计研究院图书资料室

管理局副局长李怀学(右三)和韩学伦(右一)在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夏忠(右三)和院长卓凤池(右四)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在部署工作(1995年)

油田建设队伍承建的沙市钢管厂桥式专用码头在施工中(1977年)

金属容器制造厂党委书记、厂长乔新启(左五)和原厂长吴益安(左六)等厂领导班子成员合影(1995年)

管理局总经济师徐达人(前排右二)、副总审计师曹明志(右一),概预算中心主任杨和坤(右三)在全局定额工作会议上(1994年)

金属容器制造厂制作的直径2.6米、高22米的碳化塔

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的荆门华成大厦工程设计

江汉石油会战时期的筑路大军在抢修五七大道(1970年)

油田建设队伍承建的直径1020毫米输气管道由16台拖拉机牵引,在红花套顺利穿越长江(1979年3月7日)

由勘察设计研究院和油田建设工程处等单位分别承担设计和施工任务的盐化工工程正在建设中(1993年)

油田建设工程处承建的八面河油田联合站在施工中(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