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新方志 > 江汉油田图志 > 油气勘探

油气勘探

  • 来源:江汉油田图志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丘昌济
  • 页数:21
  • 分类: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目录:

江汉油田图志

油气勘探

钻井队伍会战初期在潜江凹陷北部地区连续获得“四喷一高”(四口自喷井,一口高产井)

测井资料预处理程序

江汉油田第一口超深井——深达5163.03米的王深2井(1972年1月完钻)

地球物理勘探处的三维地震车在野外作业

一到新油田,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步行三十里奔向井场

测井工程处党委书记,处长梁增武(左三)等处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工作计划进度(1995年)

管理局副局长戴世昭(左排左一),总地质师汪仕忠(左二)和副总工程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江荣沛(左三)访问美国,与Exxon和Mobil两大石油公司专家商讨合作研究项目有关细节问题(1994年)

测井工程处使用CSU测井仪(右图)在广46井(左图)发现了新的油气层

测井工程处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圆满地完成了探井测试任务

测井工程处获得的部分科技成果证书

钻井工人在井场作业

地球物理勘探处新投入使用的240道无线遥测地震仪

测井研究所资料处理机房

一二0二钻井队抗洪保生产(1970年)

地球物理勘探处获得地质矿产部、国家计划委员会,人事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1991年)

美国曲尔顿石油公司专家和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一起考察江西鄱阳盆地石油地质情况(1987年)

在江陵凹陷八岭山地区钻探的陵72井发现油层(1995年)

测井资料解释研究

钻井工程处管子站

地球物理勘探处应用480道有线遥测地震仪进行三维采集

测井工程处办公楼

地球物理勘探处的科技人员在进行VSP研究

在潜江凹陷拖市构造钻探的拖9井获得高产油流(1984年)

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西藏海拔5000多米的羌塘盆地进行地质调查(1994年)

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右上图为原女子地震队)长期坚持在江汉平原湖区和湘鄂西山区进行地震勘探

美国测井专家同测井研究所科技人员合影

江陵——当阳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取得最终成果后中美双方专家合影留念(1995年)

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地质调查(1986年)

管理局局长袁光明(右一)、副总地质师赵中坚(右二),总工程师訾祖耀(右三)、采油总工程师黄嘉瑗(右四)在局勘探开发工作会议上(1986年)

原电测站攻关队研制的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密度测井仪(左图)和深井三侧向测井仪(右图)

地球物理勘探处是全国第一张数字处理剖面的诞生地.二十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该处召开学术会议(1993年)

钻井工程处党委书记李光权(左六)和处长游传作(左七)等处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安全生产状况(1995年)

地球物理勘探处机关

钻井工程处钻井工艺研究所研制的安全钻井装置

地球物理勘探处党委书记余增福(左七)和处长陈以顺(左八)等处领导班子成员在研究施工质量情况(1995年)

康世恩题词

测井工程处研制的SQC-701FW数控气测仪

钻井工人发扬大庆艰苦创业精神——人力穿井架大绳和背运固井水泥

在平原地区钻机准备整体搬迁

在石柱复向斜建南构造钻探的建3井首获工业气流(1971年)

测井工程处的3700、CSU、小数控等先进测井仪器

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文光辉(左三)、副局长戴世昭(左四),总地质师汪仕忠(左二)等在研究地质勘探部署(1994年)

在鄂西山区安装钻井设备

钻井起下钻作业

中子寿命刻度仪

测井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国内首创、规模庞大、参数齐全的中子刻度井群

江汉石油勘探会战期间潜江凹陷北部地区的钻井群

在南襄盆地南阳凹陷钻探的南5井首获工业油流(1971年),为找到河南油田奠定了基础

测井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分析研究测井资料

在潜江凹陷周矶构造钻探的周9井首获工业油流(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