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上海港志
  • 编纂单位:《上海港志》编纂委员会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张燕, 冯剂民, 纪益群, 庄日建, 陆赞能, 严锡瑞, 周寒松
  • 页数:24
  • 出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分类:交通邮政信息产业->水路
  • ISBN:7-80618-884-3
  • 内容时限:0000-1992
  • 出版时间:2001年11月
目录:

上海港志

图片

1997年,上海船检局制订了《地效翼船检验指南》,并对地效翼船进行检验发证

解放前,码头工人抬钢板作业时的情景

三航院设计的集装箱码头集锦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示意图

1955年,毛泽东(前排左一)视察上海港

1957年,周恩来(后排左三)陪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奇视察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90年代,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单点系泊浮筒在福建投放

上海港机厂80年代开发制造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的夜景

上海海事局对来港外轮实施港口国管理检查

1995年12月、上海外轮代理公司通过对英国BSI(质量标准局)ISO9002质量认证

上海港机厂90年代的金加工设备

1993年成立的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CT)的码头一景

2001年初,翁孟勇(左一)视察“航浚9002”轮

解放前,码头工人上班时的情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设计模型

1995年,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的宁波北仑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竣工

1997年黄镇东(左一)视察第三航务工程局现场

1990年建成投产的龙吴(又称关港)码头一角

1985年,“航浚6001”轮员工被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市市长(右一)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上海航道局于80年代引进的舱容5000立方米,配备卫星定位设备的“航浚500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航行中

1995年,江泽民(前中)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友好”轮上

1995年,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的连云港西大堤是国内最长的拦海大堤竣工,总长6.7公里

上海海事局的巡逻艇为来访的外国军舰护航

1984年,上海船检局对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进行了审图和检验

起吊第500万箱时的情景

解放前,钢材过磅作业时的情景

上海港机厂90年代的切割设备

80年代末,由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的设滩防汛墙

上海海事局营救遇险船员

2000年初,初具规模的长江口航道南导堤鱼嘴分流口

1998年,徐匡迪(左三)、陈良宇(左二)、韩正(左四)乘轮“B-2”轮视察上海港水域

上海近代开埠初期的外商码头

2000年,韩正(中)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视察工作

2000年,周禹鹏(前排右一)在上海港机厂考察工作

三航院于90年代研究发明的系列薄壁取土器荣获国际发明铜奖、国际新技术金奖。图为技术鉴定会现场

1999年,中港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深水港址论证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勘察

1990年建造的“三航打桩8号”打桩船

2000年建成投产的外高桥二期集装箱码头

上海船检局的验船师进行船舶检验

1996年,李瑞环视察上海港外高桥港区时签名

上海港机厂于1988年制造的卸船机

1992年,黄菊(右一)、夏克强(右二)视察第三航务工程局工地

与船东代表进行业务洽淡

1983年,李鹏(前排中)视察上海港

第三航务工程局于90年代承建的哥仑比亚圣马尔塔港码头修复工程

1995年12月,三航设计院设计的澳门国际机场工程圆满竣工

90年代新建的上海外轮代理公司大楼

1996年建成投产的罗泾码头

三航院于90年代设计的25万吨级的油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