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宾川县国营太和华侨农场场志(1958-1990)
  • 编纂单位:宾川县国营太和华侨农场场志办公室
  • 编纂人员:林再雄
  • 页数:6
  • 分类:农业->农业综述
  • 内容时限:1958-1990
目录:

宾川县国营太和华侨农场场志(1958-1990)

图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场几十年坚持兴修水利。这是1963至1966年在续修红雀龙潭引水工程的打洞山涵洞.

1958年建场初期,为适应“大跃进”需要,不少下放干部睡在田边,干在田间。这是队的在攀枝花树下搭的棚子。

香升天竺葵,是农场一九六0年引进的经济作物。成为农场四大经济支柱之一。扩大到全县最多发展到七万亩。这是一九六三年初,场领导在七队调查参观香叶生长情况。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一些港、澳、台胞代表回场参观。

由中小学生组成的羽毛球队,代表大理州出席了不少次全省性的比赛,获得好成绩。省八运会上,获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三连冠。并获精神文明运动奖。

为了修好水利配套工程,农场先后修了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四个大水库。这是马围水库工地一角。

改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坡斜地变平田,小田改大田,上万亩土地只要有水便可栽秧种,这是六队利用机械改田场面。

十年九旱这是宾川坝子气候的特点。1982年和1989年十分突出,几乎灭产。

1980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到农场2572四号水利工程视察。

一九六一年由自己设计、基建队建盖的迎侨堂,成为农场一种象征。

联合国难民署援款7.5万美元(合人民币28.5万元)建盖的柳家湾小学教学楼。

农场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视工商付业发展,并在牛井、东风开设商店。这是牛井华侨商店门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