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攀枝花市文化志(1965-2005)》
  • 编纂单位:攀枝花市文化志编纂委员会
  • 编纂人员:于映时
  • 页数:46
  • 分类:文化体育->文化体育综述
  • 内容时限:1965-2005
目录:

《攀枝花市文化志(1965-2005)》

图片

1987年7月,市文管所考古人员考查古人类居住遗址回龙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国家主席杨尚昆(右二)来四川视察时在成都观看演出后亲切接见市川剧团青年演员。

攀枝花市川剧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组成“中国川剧演出团”,2006年参加新加坡国际艺术节。

油画《金沙水拍》(1996年周昌泉/作)。

2001年9月29日,市交响乐团成立暨首场音乐会。

1987年7月,回龙洞出土的动物化石。

1995年,文化部振兴京剧办公室主任林瑞康来攀观看市京剧团演出后祝贺演出成功。

2004年建成的攀枝花学院图书馆。

市京剧团演出的话剧小品《派出所的故事》剧照。

市文化馆书法家在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现场为农民书写春联。

1993年第三届“苏铁交易会”广场文艺武警表演照。

1991年建成的东区文化馆大楼。

油画《青棚架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周昌泉/作)。

攀枝花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年度综合打非行动。

2003年,攀枝花市副市长张祖芸(中)、市文化局局长张季次(二排左五)与市川剧团演员合影。

庆祝攀枝花开发建设35周年文艺演出。

1982年建成的市图书馆阅览大楼。

米易清真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画《寒》(钟毅/作)。

行书对联(王成孝/作)。

金江石碑坊。

市交响乐团送音乐进校园。

1985年,盐边县团结乡出土的青铜兵器矛(上)戈(下)。

篆刻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现代篆刻作品展》等展览,(肖大昌/作)。

1999年建成的市文化馆综合大楼。

板画《高原之秋》(获四川省第二届群文美展一等奖,刘履中/作)。

1996年3月12日,四川省文化厅厅长杨启泉(左五)在市文化局领导陪同下视察市图书馆时合影。

1992年5月,市川剧团获得全国“文华新剧目奖”的现代川剧《攀枝花传奇》剧照。

市川剧团获四川省第十届小品比赛一等奖的《招聘》剧照。

1990年,市歌舞剧团在首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中获创作三等奖、表演二等奖、“优秀演员”二等奖;同年,该舞蹈又在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仨”舞蹈比赛中荣获创作三等奖、表演三等奖、服装设计演出奖的藏族舞蹈《小马驹》剧照。

1983年,攀枝花出土的青铜器。

市京剧团演出的话剧小品《门里门外》剧照。

1994年,市歌舞剧团参加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创作、表演二等奖的舞蹈《摩梭女》剧照。

油画《梦幻新娘》(获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一等奖,徐建新/作)。

攀枝花市一年一度“三下乡”活动一瞥。

1992年9月,市川剧团获全国小喜剧小品赛创作演出二等奖的《办年货》剧照。

本志书编委会和编辑部部分成员合影

1992年建成的攀枝花市新华书店营业大楼。

油画《炼铁汉子》(1999年刘履中/作)。

市文化局、市稽查支队检查音像站(店)。

2001年10月,市川剧团获四川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现代京剧《老杨这家子》剧照。

1997年9月,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挂牌。

2005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中),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右二)等领导在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期间与攀枝花市歌舞剧团演员联欢。

1990年10月,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中)、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启泉(右)在市京剧团与演职员代表亲切座谈。

2003年,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右二)、市长孙平(右一)与市京剧团演员亲切握手。

《小憩》(获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影展三等奖,刘瑞/作)。

2002年,市川剧团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银奖的小品《一票》剧照。

大渡口十三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9月,市川剧团获“首届中国川剧节”银奖的近代大型川剧《无言的莫高》剧照。

2002年建成的“攀枝花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