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建馆立矿碑

  •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20周年馆志/1.二十载建馆历程
  • 条目类型:
  • 编纂人员:朱成山
  • 页数:6
  • 出版单位:南京出版社
  • 分类:文化体育->博物馆
  • ISBN:7-80718-104-4
  •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目录: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20周年馆志

1.二十载建馆历程

建馆立矿碑

江东门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图为1983年秋委江东门地貌,杂草丛生,坟莹启蒙地。

1984年,工作人员对江东门“万人坑”进行开挖,挖出了大量遇难难同胞的骸骨,后来被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内。

南京市成立“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时任南京市长的张耀华同志任该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挂帅,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这项工作。图为张耀华市长(右一)亲临江东门现场视察。

1983提12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在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江东门举行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奠基碑”仪式。图为当时在江东门立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奠基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是纪念馆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刻馆一期工程的曾纪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多英荣誉。

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座抗战争史纪念馆。

1985年2月3日,邓小平同志来南京视察,挥毫题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名。

南京艺术学院钱大经等老师创作的三组大型浮雕《劫难》、《屠杀》和《祭奠》,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