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片

  • 来源:场志海南省国营卫星农场(1958-2008)
  • 编纂单位:海南省国营卫星农场
  • 编纂人员:何立任;余海霖
  • 页数:12
  • 分类:农业->农业综述
  • 内容时限:1958-2008
目录:

场志海南省国营卫星农场(1958-2008)

图片

5、新修的场部中、小学教学楼,为农场下一代提供了一个舒适幽雅的学习环境。

7、这是在假休之日女职工拔河比赛的情景。

1、部分知青合影。

6、这是我场购买的第一辆天津牌小汽车。

8、文革期间球队、宣传队合并后每年集训驻地。

2、椰子树作证,我们曾在卫星这块热土上战斗过

2、场部大门,雄伟壮观。

卫星农场

2、图为割胶的知青经过一夜的奋战,提着胶桶走出胶林,忘却了疲劳,浑身散发出喜悦和兴奋,迎着东方的曙光,迎着新的一天,奔向建设者们理想的大道。

5、1964年职工为橡胶样板田插牌。

4、建设者们在沉思起来将如何实现下一步的蓝图。

5、学生们在做体操。

2、广州知青学习雷锋精神。

1、建场初期1960年机关办公室外景。

3、生产队种菜工人在菜地种菜,各种蔬菜生长茂盛绿油油。

1、兵团时期农场女子篮球队员多开心。图为陈兰娟、汤丽蒙、陆江霞合影。

1、卫星农场建场以来,1965年第一次有小符小郑两职工子弟应征参加中国人们解放军。临走前和亲人合影。

3-4、场部干部职工生态住宅小区。

7、1975年5月通什农垦局举办农垦系统代表大会、图为白沙县代表团代表合影。

2、参加农场在二队举办的做菜和制作糕点技术培训班的学员正在操作。

2、兵团时期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情景。

3、四队割胶辅导员梁伟元在割胶。

4、1964年农场举办的炊事员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们利用本场职工养的家畜做出来供品尝菜式样品。

4、这是兵团时期农场女篮代表队在珠碧江农场比赛场面。

参观卫星农场芦笋生产试验田,通什农垦局党委书记宁世强(右一)听取试验情况介绍

7、农场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逢年过节分猪肉人人有份。那时,大家都在旷野之中快乐地开起小灶,共享生活的乐趣。

3、60年代初本场发明的木制的既能当小床睡觉又能当摇篮,成本低、安全,保育管理定额可以提高,五个建在一起的摇篮。

5、陈元信(中)和民兵训练的同志合影留念。

1、场部办公楼修葺一新,空气清新,环境怡人。

7、各食堂的炊事员为了提高工效和省力把原来采用水桶在水井打水,改为用吊桶打水。

5、电白县知识青年谭玉珍(中)和知青一起学习。

6、进驻龙江农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被评为“先进工作组”。

3、1969年4月庆祝“九大”胜利闭幕。六队知青合影留念。

2008年5月场领导与编纂人员认真讨论场志编写情况

9、70年代农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解放牌汽车就那么几辆。孩子们与汽车一起照相。

1、这是兵团时期农场广播站的设备,在实施“十三化”工程中已建设成为调频广播。照片主人翁为广州知青夏运芳播音员。

10、1969年至1974年底卫星农场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九团”。兵团后期准备恢复农场建制时,团政治处干部人数也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是1974年11月9日在办公楼前的合影。

四师九团党委领导成员结合批整风运动,深入学习三个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刊登于《兵团战士报》1973年7月1日第436期第三版“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一栏右下角)。

4、1971年广州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九团十二连炮班战士在训练。

卫星农场在海南的位置

4、广州知青工间休息时读《毛主席语录》

5、六十年代雷锋标兵郑和兴,利用节假日等工余时间种瓜菜送给生产队集体食堂和幼儿园。

6、四队广州知青,反映时代青年穿着服饰。

6、1975年5月出席农垦系统知青大会卫星九位代表合影。

3、广阔天地炼红心,国家大事齐关心。图为广州知青利用劳动休息时间围坐在一起读报。

2000年8月26日,澄海市区1970年赴海卫星场三十周年场友合影留念

6、卫星农场六十年代初就地取材自建茅草房教室办学校。